怀瑾握瑜,我读论语 ——读《论语》有感

发布日期:2023-11-22
分享: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它在岁月的风霜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它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它安详的姿态静静地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近日偶读《论语》,我捧着这本厚实而蕴含着生命真谛的儒家经典,轻轻翻来一页,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掸掸灰尘,感悟每一页,一字一句一行一书尽入眼目,似一瓶醇厚香甜的美酒,一触即醉,咀嚼回味,口齿留香……
人生在世几百年间,能看尽沧海桑田,月缺月圆,参悟其中道理玄机者又有几分?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穿梭千年历史与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它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有所体现,个人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将“学”与“思”结合在一起,勤勉治学,才能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来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的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毋庸置疑便是得民心,施仁政,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机器或工具,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孔子收徒三千,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便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泯然众人矣”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学不做亦有欠缺,《论语》中提到的“不在其职,不谋其政”,顾名思义就是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从呱呱坠地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而今,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传递《论语》中的态度,一种朴素而温暖的生活态度。记得于丹老师说过 《论语》中的一个字,一生将受益匪浅——“恕”,我亦觉得很有道理,人想要的欢乐,首先便要学会宽容。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部《论语》让我感触良多,正所谓“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尤其是其中提到的“中庸”之道与今天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薄书一本,细读品味,终生无悔!

(供稿:王甜甜)

Baidu
sogou